你的位置: 云唐句网   >   科普知识   >   农业科普   >   水产   >   浙江淡水珍珠产业化发展思考

浙江淡水珍珠产业化发展思考

浙江珍珠产业通过20年的拼搏已经稳定发展下来,并在全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就如何可持续发展浙江珍珠产业谈一些粗浅看法。

1.发展珍珠产业的基础

浙江省珍珠产业已经向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迈进。全省珍珠养殖面积较广,珍珠产量较高。本省珍珠养区域主要集中在:金华地区(以婺城区、金东区、武义、义乌、兰溪为主);杭州地区(以萧山、富阳为主);绍兴地区(以绍兴县、诸暨、上虞为主);宁波地区(以宁海、象山为主);台、温地区(以温岭、玉环、乐清为主);衢州地区(以龙游为主)。有不少养殖大户还到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江苏、福建等省进行大面积的珍珠养殖。

2.存在的问题

(1)小户经营、不上规模使产业化进程缓慢。

8年来,根据对全省1478个养殖户的调查统计显示:养殖面积在0.33hm2以下的占总养蚌户的35%,0.33~0.66hm2占21%、0.66~1hm2的占9.3%,1~1.33hm2的占8.1%,1.33~2hm2的占7.1%,2~2.67hm2的占4.9%,2.67~4hm2的占6.0%。有一半以上的养殖规模在0.67hm2以内。主要原因是丘陵、山地地形,缺乏平原地区所具有外荡和大水面的特点,珍珠养殖以小山塘、田间塘等自然水体为主。另一方面是大量出现的改塘也因地势关系难以筑成大水面,或因分块承包,土地难以统一调配。所以很难做到规模经营。

(2)技术落后,严重影响珍珠质量。

我国是人工养殖珍珠大国,但珍珠的质量与国际市场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特别是8mm以上的珍珠在短期内难以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仅仅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极有可能使中国的珍珠产业在以后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这在淡水珍珠生产中表现更为突出。

①蚌病仍然是珍珠养殖业的大敌,广种薄收还是育珠生产的主要形式。

②有核珍珠难以商业化生产,几乎全部为无核珠。

③三角帆蚌种质退化严重,多代近亲繁殖,性成熟趋早。

④“通片法”仍被广泛采用,“撕膜法”需进一步革新。

⑤手术操作的系统化消毒和药物促长未得到充分重视。

3.发展珍珠产业化的新途径

把握世界珍珠产业市场需求动向,利用浙江自然环境优势,严格控制低档珍珠产量,发展大直径正圆珠和特殊造型工艺珠。分解养殖各个环节,强化分工协作,提高专业化水平。以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为主体,带动广大养殖户,定能形成浙江珍珠产业化格局。

(1)按育珠生产环节进行专业分工,形成产业链条。

淡水珍珠养殖在各环节的技术性特点明显。为此,应按育珠生产特点进行如下分工:

育珠蚌良种繁育场→幼蚌培育基地→人工育珠作业工厂→育珠蚌养殖→取珠并直接销售给加工企业→贸易出口→或将珠蚌销售给珍珠商贩

(2)发挥环境优势、技术优势。

浙江的珍珠产业区域环境优势明显,这对可持续发展珍珠产业十分有利。同时拥有珍珠技术和蚌病防治方面的专业机构,在重点地区已开始形成服务网点,并在淡水育珠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只要在无核珍珠质量上继续提高,并开发有核正圆珠、荧光珍珠、特殊造型工艺珠;进一步控制蚌病的发生,研究珍珠蚌良种化培育,就可以全面提高群众性养蚌育珠生产的成活率和珍珠质量档次,走向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3)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珍珠行业协会不仅对珍珠产业内部进行生产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生产布局、市场预测和产业发展趋势调查分析、产品质量认证、产供销环节的协调发展等起着重要作用,对珍珠行业与其它产业、以及国际间的交往、合作等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协会可以为政府部门宏观决策、产业政策制订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通过该协会可以制订行业行规、协调与政府间的关系。

行业协会不应受行政区域的限制,主要应考虑到产业发展和地理环境的共性。因此,应以区域布局为基础,组织一个统一的珍珠行业协会,以有利于各地区珍珠产业的发展。成立省、市两级珍珠养殖协会,通过行业协会推广普及珍珠科学养殖技术,同时加强行业自律,协助政府完成养殖水平的国际接轨。

(4)科学的区域布局。

根据全省的水域特点及地理位置,珍珠蚌养殖主要有三个重点区域:一是以外荡水域为主。主要分布在浙北平原区。二是以山塘水库和田改塘为主。主要分布在浙西中山丘陵区的东南和金衢盆地。三是以沿海丘陵平原的天然水体为主。主要分布在平阳——乐清——玉环——温岭——临海——象山——宁波的少数地区,呈零星分布。

如果站在全省角度看,可分为两个中心:以诸暨为中心及其周边地区(包括杭、嘉、湖、宁、绍等地)和以金华为中心及其周边地区(包括金衢盆地、富阳、建德等地)。

(5)瞄准主攻环节。

在淡水珍珠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一系列关键环节,有的已经成为该产业继续深入发展的瓶颈;如何有步骤、有重点的支持这些关键环节取得技术突破,是本省淡水珍珠产业化发展顺利进行的保证。

①珍珠蚌种苗工程:育珠蚌种质资源是提高珍珠质量,降低珠蚌死亡率的基础。但是目前国内主要淡水育珠蚌(三角帆蚌)的种质退化现象十分严重。淡水育珠蚌经过多次留种、近亲繁殖,育珠生产中一龄蚌成熟怀卵的现象已十分突出。这是造成珍珠质量低劣的一个主要原因。

淡水珍珠蚌全人工繁殖试验的实质性突破,将为淡水珍珠地理种群杂交、良种提纯复壮、种间远缘杂交、多倍体育种等遗传育种操作提供可能实现的手段。将结束几十年来淡水珍珠蚌的人工采苗历史,从而提高珍珠产品质量,提升我国珍珠产品国际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建立工厂化育苗基地,为浙江甚至全国提供充足、优质、高产的育珠蚌。

②蚌病科学防治:从1975年首次发现珍珠蚌病病例至今,蚌病的研究还不到30年历史。以浙江省金华威旺珍珠研究所为龙头的一批民营科技企业,在蚌病防治和珍珠应用技术研究上已经走在前面。近10年来对多种致病菌做了分离、鉴定,以及药敏实验;对寄生虫、敌害生物的生活史等基础研究还在继续深入,这对蚌病防治研究和生产应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③大直径有核珍珠:提高珍珠质量始终是育珠业的方向,有核珍珠则是重要的研究课题。由于海洋环境污染、赤潮和海洋贝类病害日益严重,使珍珠target=_blank>海水珍珠(有核珍珠)产量不可能有较大上升,所以发展淡水有核珍珠特别是大直径有核珍珠前景看好。直径8mm以上的珍珠仍然相当紧缺,发展大颗粒珍珠是淡水珍珠业持续发展、并与珍珠target=_blank>海水珍珠相媲美的新途径。

④珍珠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浙江省民营企业发达的优势,建立和扶持一批技术实力雄厚的珍珠产业技术服务企业。为淡水珍珠产业化各环节提供完善的技术服务。当前特别是蚌病检测和防治体系的建设尤为迫切。

⑤开发珍珠加工新产品、拓展国际市场:改进珍珠产品深加工技术,改变以原料珠或初产品出口为主的现状,提高珍珠产品的附加值。树立浙江省珍珠产品的产地名牌、加工名牌。

⑥国内外优良淡水育珠蚌的引进、选育和遗传育种工作。

(6)发挥政府和业务部门的作用。

一个产业的健康发展,特别是要参与到国际经济大循环中去,象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长期计划经济历史的国家,尤其还需要发挥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近期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已将淡水珍珠养殖作为本省的一大优势产业来抓,这无疑是“政府作为”的一个信号。政府应加大科研投资比重,对养殖生产也要加大政策扶植力度,并积极支持提升民营科技企业淡水珍珠的研发水平、帮助组织行业协会等。